学生乐园

首页> 学生乐园  >  法律小故事 > 正文

求救微信

发布时间:2019-10-31 15:55:37 作者:李晓恬 来源:青少年法治教育 浏览次数:

【民警简介】小尚,2006年毕业于警察学院治安管理专业,2007年参加公安工作,多次受到市局嘉奖,并于2016年被评为劳动模范。作为一名基层派出所的治安民警,他工作踏实,任劳任怨,经常为了案件不眠不休,是绝不放弃的“死磕派”。


晚上十点多,夜色渐浓,行人稀少。虽然此时正是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但对派出所的值班民警来说,却是最好的时节,因为天气寒冷,人们通常躲在家里避寒,所以警情也就少了。不过,对警察来说,无论是否忙碌,都不会有所懈怠,因为这是职责所在,万家平安则是心中所愿。民警小尚此时正坐在值班室的电脑前整理手头的案件线索。“这一晚还算平静……”像是有意要打破小尚的侥幸心理一样,值班平台的警情提示音很快就响了起来。

电话里是一起求助的警情,报警人说自己的姐姐因为手术大出血现正在辖区内的一家医院进行抢救,但报警人身处千里之外,不能判断此事的真伪,于是希望民警能帮忙核实情况。人命关天,事不宜迟,小尚马上和同事驾驶警车赶往报警人所说的医院。

到达医院后,小尚先到急诊室,向医生询问有没有符合报警人描述的病人,得到的答复是否定的。之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找到医院的值班总台,查询当天是否有类似情况的病人入院,得到的回答依然是“没有”。奇怪!是不是报警人匆忙间记错了医院?小尚马上拨通了报警人的电话。

“您好,我是东关派出所的民警,我们已经赶到了您所说的医院,经过核实,医院没有收治与您所说情况相符的病人。您确定就是XX医院吗?”

“是啊,没错!就是这家医院。”

“您确定您的姐姐正在这家医院进行抢救吗?”

“是啊,我姐姐前几天就说过要去这家医院看病的。”

“她大概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

“应该是昨天吧,她前天在上海,说第二天要去这家医院。”

“ 那您是怎么知道她正在医院抢救的呢?”

“她的主治医生在微信里给我发了信息。而我又打不通姐姐的电话,给她发微信也不回,所以很着急。”

“微信?”

“对,她的主治医生通过微信联系了我。”

“哦,这样啊。”综合现在的情况和以往经验,小尚大致判断出这起警情的真实情况了。他继续和报警人说:“这个‘主治医生’除了跟您说您的姐姐在医院抢救,还提了别的要求吗?”

“有的,他让我先通过微信给他转5000块钱。”

“综合您提供的情况,您十有八九是遇到骗子了。”

“骗子?”

“嗯,这个所谓的‘主治医生’应该是个骗子。您想一下,如果他说的情况属实,那为什么只是给您微信留言,而不是通过语音电话、视频聊天等向您证实情况呢?”

“可我姐姐确实说过要去那家医院看病啊!”

“他最终的目的是让您转钱,这是一种常见的电信诈骗套路。我理解您作为家属的急切心情,但是,根据您提供的线索,我们向医院进行了核实,确实没有像您姐姐这样的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不过,您不用太着急,可能是您姐姐的手机没电了或者丢了,也有可能是她的微信账号被盗了。您把您姐姐的具体身份信息告诉我,以便我们再次确认。另外,您可以继续尝试和她取得联系,如果有什么新的进展和情况您再联系我们,我们随时跟进。”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民警同志。”

挂断电话后,民警小尚再次与医院值班人员进行了确认,并登记了报警人姐姐的身份信息,嘱咐值班人员如果这名女子或者有类似情况的病人入院,要及时通知派出所。一切安排妥当后,小尚才与同事驾车返回派出所,此时已将近凌晨。


民警小尚提醒你

随着QQ、微信等聊天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通过它们进行诈骗的案件越来越多,诈骗手段也不断升级、翻新。但不管花样如何变换,骗子的最终目的都逃不过一个字——钱。所以,只要我们提高警惕,捂紧自己的钱袋子,遇事不慌张,像文中的报警人那样留个心眼儿,拨打110报警电话请求民警协助辨别、核实,骗子就没那么容易得逞了。



(本文刊载于《青少年法治教育》2019年第三期·总第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