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知识问答

中国在教育减贫国际合作中有哪些实践?

发布时间: 2020-05-26 17:01:40 作者:刘锦 来源:教育部 浏览次数:

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这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确立的目标。今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指标和底线任务。随着脱贫攻坚任务的全面完成,我国将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减贫交流合作关系,是消除贫困的重要保障。加强同世界各国和国际机构在减贫领域的交流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大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教育减贫国际合作的实践,丰富了减贫合作的内涵,彰显负责任的大国担当。

(一)

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减贫的基础性、先导性作用,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核心目标,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困难群体,全力打好教育脱贫攻坚战。多年来,教育国际合作始终与教育改革发展深度融合,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教育减贫作为国际合作的重要内容,为助力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作出积极贡献。

自1979年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签订基本合作协定以来,40余年间,我们先后与有关国际组织、国家在教育政策研究、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师资培训等方面务实开展教育减贫合作。

推动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质量提升。教育部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西部12个省(区、市)的80余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开展农村义务教育全面普及和质量提升项目,通过试点和校长培训改变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理念,打造学习样板,积累管理经验,为制定《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等政策文件提供参考借鉴。在学前教育方面,双方合作开展“儿童早期教育与发展”项目,探索在农村以社区为基础的学前教育发展机制和路径,建立适宜农村、灵活多样的形式,保障适龄幼儿接受公平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特别重视贫困地区青少年儿童的教育发展。为配合西部地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两基”攻坚计划,我们和英国国际发展部合作设立中英西南基础教育项目,在云南、贵州、四川及广西等四省份最偏远的27个国家级贫困县实施。项目重点关注残疾儿童、孤儿、女童和少数民族儿童等特殊困难群体,围绕国家相关政策进行配套设计,如,配合“两免一补”政策进行学生资助,配合农村中小学寄宿学校建设工程开展寄宿制初中管理改善行动研究,配合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加强教师培训等。项目覆盖3178所中小学,补助学生22万人次,培训教师6万余人次。

持续实施中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特别项目。我们面向中西部选派骨干中学教师、职业院校教师、高校教师和科研人员参加海外研修,并结合滇西边境山区、西部连片贫困地区实际情况予以重点支持,累计资助2万余人出国留学。受训骨干学成后,进一步带动了中西部学校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的提升,为中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骨干力量。

(二)

中国是教育减贫国际合作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引领者。当前,我国已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核心目标,深度贫困地区教育脱贫攻坚力度持续加大,“发展教育脱贫一批”成效稳步显现。中国减贫成绩令世界瞩目。同时,世界也期待中国为教育减贫国际合作“赋能”。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将中国的“精准扶贫”方略视为帮助贫困人口、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设定的宏伟目标的有效途径,期待中国的经验可以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借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亨利埃塔·福尔女士提出,希望总结推广中国教育减贫经验开展合作;广大发展中国家尤其希望分享中国减贫经验,期待中国有更大作为。

顺应时代需求,中国积极向世界讲述教育减贫故事和经验,与国际组织、发展中国家开展教育减贫合作,并在此进程中不断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国际话语权和国际影响力。

一是有效参与全球治理,主动分享我国脱贫攻坚治理理念、模式和标准。教育减贫国际合作领域40余年深耕细作,我国与有关国际组织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交流关系。随着中国和中国教育影响力日益增长,我国在国际组织中的角色也从受益者、参与者逐步向倡导者、引领者转变。我们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的援外合作,在教育减贫全球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如,财政部、教育部和世界银行对非合作项目借鉴我国实践中卓有成效的“职业教育+产业扶贫”模式,从2020年起,面向东非国家数所旗舰型应用科技大学,帮助其培养数字技术、农业、能源、航运等东非支柱性产业的学科骨干,共享我们在上述行业领域的治理理念、模式和标准,发挥教育减贫合作在协同扶贫中的积极作用。

二是对口开展教育治理,多渠道帮助培养减贫脱贫急需人才。精准回应受援国需求,在教育减贫国际合作中注重帮助受援国培养急需人才和发展自身“造血能力”,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近年来我国实施的“中非高校20+ 20合作计划”、“丝绸之路”和“中非友谊”专项奖学金等项目,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培训师资、提供短期进修及本硕博学历生学习机会。2018年组建的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通过培训援外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才培养。

三是协同推进贫困治理,催生教育科技和产业减贫合作新动能。中国高校在一些区域性、行业性合作联盟中,积极发挥教育减贫的带动和扶持作用。例如,参与“一带一路”南南合作农业教育科技创新联盟,与各方共同探讨全球南南合作,促进非洲各国、国际组织之间的减贫经验交流,推动中非减贫合作进程,非洲联盟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予以高度评价;参与中国—东盟轨道交通教育培训联盟,培养了一批了解中国铁路标准和技术的外国政府官员、技术人员和科研教育工作者,为东盟国家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轨道交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无论是疾病本身的威胁还是疾病导致的失业困境和生活困难等,贫困群体都备受冲击。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道路曲折、任务艰巨。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加强教育减贫国际合作是发展所需。对中国而言,不断完善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标准,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将我国教育减贫特别是脱贫攻坚中的有益做法提炼为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方案和成功经验,通过教育减贫国际合作实现共赢,必将为加快世界减贫进程、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港澳台办公室主任 刘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