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乐园

首页> 学生乐园  >  一家之言 > 正文

让法治教育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发布时间:2021-03-30 17:30:07 作者:王文利 来源:青少年法治教育 浏览次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建设法治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战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也是我们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开展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理论依据。我们的教育是关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教育。小学阶段的青少年就像处在灌浆期的小麦,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唯有给予他们充足的阳光,才能粒粒饱满。他们的身心正在发育,可塑性很强,在这时对其进行法治意识的培养,进行普法教育,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纽扣,是决定他们人生成与败的关键,这也事关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与发展。能不能让学生们具备精忠报国的责任担当、崇德向善的节操、孝悌忠信的美德、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有社会教育协调一致、互相配合的共同作用。在学校进行法治教育,为的是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促进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那么,如何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提高法治素养呢?带着这些思考,我与学校教师一起组成了法治教育专题研究小组,对学校如何开展法治教育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抓关键点,将法治教育与依法治校相结合

加强依法治校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的重要内容。学校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校园及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都关系到学校教育任务完成的好坏,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只有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力度,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活动,不断推进学校民主建设,完善民主监督,才能确保学校完成既定教育教学任务,并保护广大师生的合法权益,使学校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对此,学校在管理上严格要求,规范程序,以《东城区加强学校管理的实施意见》为依据,制订学校内部工作制度流程,完善教育教学、人事、财务等制度。规章制度成为学校管理有序施行的法宝,全体教职工、各职能部门严格依照学校规章制度履行岗位职责,学校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使学校管理进入法治化轨道。

“六五”普法工作启动以来,由我校“法治教育专题研究小组”开展的研究工作向纵深发展,小组成员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微信平台,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法治知识等、进行法治宣传教育。同时,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开办相关讲座,对教师进行法治培训与教育,取得了不俗的成果。

1. 制订学校章程

章程是管理学校的“根本法”,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总章程”,不但为学校正常运转保驾护航,还是明确办学宗旨、目标任务、内部管理体制及人事、财务活动等重大事项的全局性、纲领性文件。

学校制订章程的过程也是学校开展依法治校的过程。在制订学校章程之前,学校邀请了相关专家,就章程建设中会遇到的有关问题向校领导、在校教职工进行培训,讲解人从“什么是章程”“如何理解学校章程”以及“如何制订学校章程”三个方面,全面阐述了学校制订章程的重要和必要性。通过讲座,让校领导与教职员工对章程有了认识,统一了思想,为后续的意见收集、章程制订、审议表决工作打好了基础。

2. 制订学校法治教育规划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个别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前兆与信号,小错不断、大错必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教育者,不能对这些“信号”放任不管、听之任之,不去矫正。所以,要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使其具备良好的法治意识,牢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有效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为此,学校制订了法治教育年度计划、短期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依据规划,有序推进,夯实落实,注重实效。帮助学生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治和自我保护意识。

3. 将提升教师法治素养纳入学校教师素养提升工程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教师法治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法治观念、法治意识的水平。因此学校将提升教师的法治素养纳入了教师素养提升工程,纳入了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除了选送优秀“道德与法治”课老师参加法治教师素养培训班学习,还聘请专业律师、法官、检察官,来校为教职员工做专题报告,还利用国家宪法日,组织全校教师诵读宪法。通过多渠道、多形式的学习活动,让全体教师的法治素养得到了明显提升,为学校开展依法治校工作加入了有效助力。

二、抓生长点,将法治教育与课程建设相结合

如何将“法治”这颗种子,种进学生的心中?我认为要发挥学科课堂的教育主阵地作用。

1.研发校本课教材,开设“阳光法治30分”短课时教学

我校“法治教育专题研究小组”的成员,用了近半年的时间认真阅读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和各地方校本课教材,将其中有关法治教育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并与“六五”“七五”普法青少年法治教育读本中的内容结合,再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可以接受知识的程度,设计、编写了“阳光法治30分”校本课程及配套教案。为了丰富课程形式,我们还将课程制作成300余节微课,在法治教育课上相关循环播放。“阳光法治30分”校本课程和其微课,是对国家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中国,高度重视、优先推动教育法治化进程的积极响应,也成了我校开展法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工具、一大亮点。

2. 利用优势,让法治教育福泽更多学生

作为“北京市法律知识进课堂”工程的示范校,我校利用优势,努力发挥自身辐射作用,在“12·4”国家宪法日等节日、纪念日中,将法治主题课程与其他学校分享,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几年来,先后有近千名学生参与了我校法治教育课程的学习,成绩斐然,得到了其他学校的认可。为此,一些媒体还对我校开展的这项工作进行了报道。

3. 利用周边资源,共创法治教育的生态环境

有时,学校的“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在研究探索法治教学时,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专业的法律人士提供专业指导。为此,学校将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请到学校,为教师们答疑解惑,还邀请他们参与教师备课和创设法治教育活动。记得有一次,在讲授《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的内容时,其中涉及未成年人的隐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校“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对一些内容拿捏不准,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是否有年龄限制?信件和快递是否性质相同?对于学生“隐私权”有没有限定等。这时,最高人民法院的法官为教师们提供了帮助,他们对进行法条释义,还举了很多案例来说明,指导教师们如何正确、清晰地向学生讲授相关知识。有时,法官们还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堂上,他们给学生列举了很多鲜活的案例,通过以案释法,让学生茅塞顿开,对法治内容有了清晰且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面对专业性比较强的法治教育课程,学校会请专业人士进校园开展活动、举办讲座。比如:消防安全教育、人身意外安全防范、网络安全、禁毒教育等,学校邀请消防、公安系统的专业人员,为学生举办防灾自救讲座,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了专业、系统的法律知识,法治观念就在一次次别开生面的活动中,厚植在了内心深处。

学校还充分发挥法治进课堂基地校的优势,开展法治教育活动。中国法院博物馆作为北京市东城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与东交民巷小学比邻而居。学校充分利用这一优势,与博物馆开展合作,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法治教育实践活动。其中,六年级的学生每年都会在这里参与一项特殊的法治教育活动—模拟法庭。每一次模拟法庭开庭之前,教师们都会尽心尽力选取合适案例,设计庭审过程,反复推敲台词和引用的法律条款,在保证内容准确无误的基上尽量让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庭审现场中,学生们摇身一变,成了法官、书记员、被告人、原告人、证人、辩护律师、旁听……模拟法庭的活动将法治教育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这种活泼生动、与生活贴近的教学,让学生感知到了法律,产生了敬畏法律之心,形成了遵守法律、遇事用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除了模拟法庭,每年的“12·4”国家宪法日,学校还与法院博物馆开展合作,举办宪法宣誓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宪法的了解和敬畏,这样的活动已成为学校法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学校法治教育工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法院博物馆还是我校学生学法、用法、宣传法律的重要阵地。学校与法院博物馆合作,成立了法院博物馆小小讲解员学生公益社团。社团的小组员们会在博物馆中接受培训,学习、认识这里展出的每一件展品、每一张图片、每一个标志,对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和内涵做到了如指掌。之后,这些小小义务讲解员会为来到法院博物馆的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义务讲解。在讲解过程中,他们神采奕奕、落落大方,得到了博物馆方面、学校教师以及观众们的一致好评。

从2018年开始,在北京教育学院的大力帮助下,学校与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共同开展了“法治教育进中小学课堂”活动。在活动中,学校邀请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走进课堂,为学生带来生动、精彩的法治课。法治课程内容翔实、权威、丰富,涉及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刑法、知识产权法、商标法等,让学生学习到了课本以外的法律知识,增长了见识,为更加深入地理解宪法和其他法律,提供了帮助。

三、抓体验,营造法治教育氛围

东交民巷小学“阳光教育”的核心价值观是“知史明志 力行尽责 启思养德 点亮幸福”。“知史明志”是我校“阳光教育”文化的基本价值追求。学校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法治教育中,以形式多样的活动落地生花,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知法、懂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核心素养全面发展。

1. 通过班、队会活动,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学校德育部门积极创造条件,有针对性地开展法治教育活动,让学生们在普法知识竞赛、队会与班级辩论会中懂规则、守规则。通过各种法治活动,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明确了权利与义务之间的关系。

2. 结合节日、纪念日,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在与法治相关的节日、纪念日,学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活动。比如:“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这天,学生会通过社会调查的方式了解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都有哪些;“4·26”世界知识产权日当天,会开展“绿书签”活动,营造“有生命力的、纯净的、充满希望的绿色文化环境”;“4·29”首都网络安全日这天,学生通过观看宣传片,学习法治知识;“6·26”国际禁毒日这天,学校组织学生学习禁毒相关知识;11月“野生动物宣传月”,学生会走进野生动物园,制作保护动物宣传卡,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12·4”国家宪法日,通过“宪法晨读”活动,营造了仪式感与庄重感,让学生感受宪法的庄严与神圣。

3. 根据学生学龄特点,让法治教育更加系统化、条理化。

学校针对学生的年段特点,按照其年龄特点和可接受知识的程度,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学习内容和法律条文等相关知识点进行梳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法治教育。

 

这样系统化地开展法治教育,更关注学生的实际获得,也使我校的法治教育工作更加系统、更加规范、更具实效。

四、巩固成果,让法治教育有载体

几年来,我校在法治教育的道路上探索着、实践着,积累了不少经验,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7年,在第二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中,我校丁灝同学过五关斩六将,获得了全国总决赛演讲比赛小学组季军。

学校在法治教育领域所做的工作也多次得到新华社、中国法院网,《人民法院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少年报》北京广播电台的关注与报道。面对荣誉与肯定,学校没有就此满足,因为我深知开展小学生法治教育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的、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真正成功,真正帮助学生具备法治观念,提高法律素养,增强法律意识,养成尊法守法习惯。

在这新的历史起点上,党和国家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提高对法治教育的认识,设定更加高远的目标,在重新认识和思考新形势下的法治教育工作。为此,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不断探索、创新、实践,为提升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做出积极贡献。东交民巷小学将继续在阳光教育的理念下,不断深化学校的法治教育工作进程,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由此扬帆远航。


本文刊载于《青少年法治教育》2020年第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