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市蔚县教育局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成效显著
发布时间:2018-01-11 13:57:46 作者:本站编辑 来源:河北教育网 浏览次数:
本网讯(通讯员 章海利)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导致城镇学校“大班额”现象非常突出,成为制约蔚县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问题之一。
按照国家教育部、河北省教育厅及张家口市教育局的要求,蔚县教育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蔚县实际情况,制定了《蔚县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大班额专项规划》,明确了具体工作目标、方法措施,列出了时间表,力争在2020年实现全县无大班额现象。从2017秋季学期起,小学、初中一年级不再新增56人以上大班额。2017年全县中小学共消除大班额195个,并于11月顺利通过了省政府“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评估。
加大宣传力度,规范招生秩序
2017年以来,蔚县教育局站在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高度,大力宣传“大班额”的不良影响,通过校长会、家长会等多种途径宣传解决“大班额”的途径和决心,使生源流失学校做好接纳更多学生的师资和设施设备准备,使热点学校做好顶住压力、规范招生的思想准备,使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在知晓政策的基础上形成共识,增加理解,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化解“大班额”的良好氛围。
“择校”是导致“大班额”现象的直接原因。为解决“择校”问题和进城务工子女入学问题,蔚县教育局在综合分析县城学校的招生能力和生源分布状况的基础上,经过多方征求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意见,出台了关于2017年热点学校秋季招生的相关政策,要求各学校必须按照“就近入学”的原则,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制度,并规定以56人为“高压线”,任何学校不得新增56人以上班级,否则,县教育局不予注册学籍,不予划拨超出人数的生均公用经费。为实现这一目标,蔚县教育局顶着各方压力,不怕得罪人,唱黑脸,当包公。多年来形成的惯性思维和习惯,蔚州镇的家长择校现象成风,每年到了招生季节,大家托关系,找门路,都想将孩子送到第一实验小学、东关完小、前一完小、前三完小、博文中学、县城三中等教学质量高的优质学校就读,导致这些学校的校长每年在招生季节手机不敢开,学校不敢在,东躲西藏,尽管如此,每年招生也远远超出了学校的承受能力。为此,蔚县教育局领导班子带头不说情,不优亲厚友,对于找教育局领导送学生的领导、同事和亲朋好友,大家一律在讲清招生政策、上级规定的同时婉言谢绝。为此,有些人不理解,认为丢了面子,说蔚县教育局领导无情无义,但改革势必会触动部分人的利益,如果不拿出真举措,不敢于碰硬,处处当好人,择校现象将永远无法禁止,消除“大班额”必将成为一句空话。正是由于领导带头执行招生政策,校长积极配合工作,所以才保证了蔚县2017年没有出现一个“大班额”。
与此同时,严格执行学生转学的有关规定,对一些热点学校严把转学入口关,严格转学的条件和程序,避免以转学、插班等形式增大学校班额。
扩容挖潜并举,试行集团化办学
2017年,全县共实施教育工程32项,其中,新建蔚县第二实验小学占地面积68.64亩,建筑面积21407.19平米,总投资8564.9万元。它的投入使用,新增学位2000多个。2018—2019年,准备在县城新建4所小学,1所初中,以更好地满足农民进城居住子女上学的需要。
县第一实验小学和前一完小是蔚州镇城区的两所热门学校,也是大班额较严重的学校。在增加学校数量的基础上,县教育局本着消除大班额和推进县城各校均衡发展原则,在多方调研、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推行“集团化办学”,强力打造“县第一实验小学”和“前一完小”两大教育集团,将县第一实验小学与三街完小捆绑,前一完小与前二完小捆绑,不断放大优质学校品牌效应,谋求共同发展。安排优秀骨干教师带班到薄弱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对薄弱学校教师进行引领带动,在教育理念、信息技术、教育科研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
对接京津名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为了提升全县教育教学整体水平,激励学校间平等竞争,形成良好的校际秩序。蔚县教育局不仅苦练内功,严控教师调动,加大学校名师的培养力度,缓解学生因“择校”、“择师”带来的大班额压力,而且抢抓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机遇,主动走出去,引进先进地区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与北京海淀区万寿路学区管理中心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全县有13所中小学校分别与北京海淀区6所名校、天津南开区、北辰区2所名校、山东青岛、衡水市、张家口市6所名校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并挂牌建立了学校教育联盟,实现了蔚县与京津冀名校教师与教师、班级与班级手拉手结对帮扶的良性互动。2017年,蔚县学校与三地名校互访交流达120多人次。全面推行新教育实验,全县14所中小学加盟新教育实验学校,蔚县正式签约新教育实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