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热点资讯 > 正文

齐心协力筑起青少年安全围栏

发布时间:2019-05-22 10:26:23 作者:法制网 来源:法制网 浏览次数:

专家建议

法制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长春

校园安全涉及近3亿学生的学习生活安宁,十几亿家庭成员的幸福生活。校园稳则社会稳,社会稳则国家稳。

不久前,一场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警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警察网联合组织的“护校安园——校园安全防范专家建言座谈会”在京举办,来自公安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北京市公安局等单位的40余名国内各界知名专家、学者参会研讨,发表了诸多独到见解。

会后,多位与会专家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就如何做好护校安园系统工程、齐心协力为孩子筑起安全围栏提出意见和建议。

校园安全涉及方方面面

只借了两千元钱,没想到掉进骗子设下的圈套,短短半年,账面上的欠款竟变成104万元。因遭遇套路贷,去年,宁波某高校一学生不堪其扰办理了退学手续。

今年3月,学生的父母掌握情况后立即报警,警方果断出击,仅用一个月就抓获7名犯罪嫌疑人。

与之相比,很多同样遭遇套路贷的学生没有这么幸运,甚至有人在犯罪分子的逼迫下选择自杀。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陈士渠提醒,套路贷是以民间借贷为幌子,通过精心设计的套路诱骗或者强迫他人陷入借贷怪圈,恶意使债务在短时间内倍增,继而通过暴力讨债、虚假诉讼等手段大肆敛财的犯罪行为。

在陈士渠看来,校园安全是一个广义概念,在含义上应该做扩大解释,不单纯指校园围墙之内或者校门口的安全,还包括很多社会关注的安全问题。

陈士渠举例说,校园欺凌一直是社会热点问题,而且没有得到完全解决,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会不会在学校被别人欺负,未成年人之间出现问题该如何处理也值得思考。

“校园食品安全、校车安全、消防安全、大学实验室危险物品处理的安全等,包括刷单类电信诈骗案件的很多受害者是学生,还有拐卖、校园防盗、学校周边治安等一系列问题,所以,研究护校安园单纯研究学校内部是不够的。”陈士渠说。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曹诗权告诉记者,校园安全是新形势下在国际国内、网上网下相互交织,传统与非传统叠加背景下更加复杂、严峻、广泛的现实问题。当下,从幼儿园到大学,各种非安全因素借助各种形式、各种方式向校园传递、干扰、渗透、延伸,校园的任何涉安全事项、涉稳定事项甚至非安全事项也会不断向社会发散、扩展、辐射,加上互联网的不断发酵,增添了校园安全稳定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形势、新样态。

“因此,研究校园安全问题一定要将其置于社会和国家治理范畴,在国家治理体系、社会治理体系、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乃至在全球安全治理体系中进行认知和把握。”曹诗权说。

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在这次护校安园座谈会上,社会安全教育大讲堂揭牌成立。公安部指挥中心原主任王冀昆和陈士渠等38名特聘讲习专家接受了聘书。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副院长、警务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魏永忠告诉记者,大讲堂将凝聚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的宝贵经验和学术专长,充分利用融媒体手段和全媒体机制,全力开展面对社会、机关、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进行有针对性和时代感的社会安全教育活动,为和谐社会、平安中国建设作出贡献。

陈士渠认为,校园安全防范先行、重在防范,出现问题后危害已经造成,所以一定要开展防范教育,开设社会安全教育大讲堂对于提高群众防范意识、减少危害非常有必要。

“护校安园定位准确,我们愿意加入到这个大讲堂中来,从各个角度为校园安全防范作出贡献。”陈士渠当场表态。

魏永忠说,要积极开发简易、便捷、高效、实用、有趣的校园安全教育培训课程,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体验中提升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尤其要加大教职工安全意识培养,强化提升他们的安全防范指导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矛盾化解能力;开创校园安全教育平台,通过社会安全教育大讲堂、校园安全教育App等拓宽学生、家长、教师安全教育渠道,利用融媒体、全媒体机制形成校园安全教育立体课堂,为建成和谐安宁校园营造务实有效的软环境。

“还要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和相关配套制度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从根本上厘清校园安全法事权清晰边界,解决校园安全执法主体责任和执法依据松散不明确问题。”魏永忠补充说。

护校安园需要多方合力

陈士渠认为,护校安园工作要按照防范在先、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这一思路开展,要做到不出现问题,最大限度减少隐患和危害。

魏永忠建议,充分做好人防、物防、技防,以信息为抓手、以信息化为推动、以信息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建构完善周密的校园安全风险防控“天眼”系统,做到校园安全隐患发现得早、发现得了。

“一旦出现围绕校园、学生、教师实施的犯罪,公安机关要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反应,最好能将犯罪制止在萌芽状态,在初始阶段把危害降到最低。”陈士渠说。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中心主任鲁天龙则认为,校园安全首先突出强调学校后勤安全的重要性,包括学校建筑辅助设施的安全、学生饮水和食品卫生安全、消防安全、学校资产设备设施的使用安全、学校人员(包括后勤人员)的管理安全、学校物业管理安全等。

“解决学校后勤相关安全问题,核心就是落实执法,学校应当坚决依法依规办事,只要违规,就应当依法接受相关部门的处理,且必须依法处理、严肃处理。”鲁天龙建议,建立涉及学校后勤工作的法律法规库,根据法律法规凝练总结成可操作的规范手册。

北京市公安局内保局处长张燕来处理过大量突发事件,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深知,校园安全涉及大量社会组织和单位,影响因素多问题复杂,单凭任何一家组织或单位孤军奋战,无法真正做好护校安园这一系统工程。

魏永忠认同这一观点。他告诉记者,正是因为护校安园是个系统工程,才要坚持中国特色校园安全管理领导体制和管理机制,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模式,打好组合拳,形成校园安全责任主体与相关单位内外联动的治理机制。

“只有社会各界齐心协力,才能共筑校园安全围栏,给孩子们创造出更加安全舒适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平安幸福中健康成长。”魏永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