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地方动态 >厅局工作 > 正文

着力破解教育热点难点 马鞍山市教育局开展教育三项治理工作

发布时间:2018-06-28 10:16:55 作者:马鞍山市教育局 来源:马鞍山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教育引领未来,是最大最关切的民生。新时代,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环境非抓不可、非改不行、非整不优!今年以来,我市教育部门积极回应群众关切,以人民关注的热点、重点为方向,从社会反响强烈的难点和问题着手,全面深化教育改革和治理,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教育环境,努力探索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马鞍山路径。

重拳治理有偿家教,重塑教育系统师德师风

教师是教育的根本,是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师的师德是教育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多年来,马鞍山市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先后出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6—2020年)》等制度文件,强化顶层设计和机制保障。市教育局、县(区)教育局和各级各类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师德师风建设,确保全市2.39万中小学教职工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廉洁从教。但同时,少数教师违反师德、从事有偿补课、谋取私利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行为突破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严重扭转了异化师生关系,扰乱了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损害了全市教育形象,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极坏。

今年4月下旬以来,全市教育系统以刮骨疗毒、猛药去疴的勇气,严肃查处和治理在职教师有偿补课行为,重塑教育系统的师德师风,坚决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教育行风问题,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树立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努力营造“山清水秀”的全市教育政治生态。

据统计,截至目前,已有六名在职教师中小学教师因为有偿补课被严肃查处,受到了严厉的处分。同时,引导广大教师逐渐回归课堂,教育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治理重点: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行为。

1.利用课余时间、双休日、寒暑假及其他节假日,在校内、校外及其他任何场所给学生补课并从中获取报酬;

2.利用职务之便强制、动员、诱导或暗示学生参加有偿补课并从中获取报酬;

3.举办或参与举办校外培训机构,或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从事学科类教学、文化课补习、音体美特长辅导并从中获取报酬;

4.为其他教师或校外培训机构介绍补课生源并从中获取报酬;

5.以其他方式从事或变相从事有偿补课,以获取报酬为目的行为。

治理要求:在职中小学教师从事有偿补课的,一经查实,除清退违规所得外,由教育行政部门在县(区)或全市范围内公开通报批评,扣发当年奖励性绩效工资,同时视情节轻重给予处理。

1.情节较轻的,警告或严重警告,当年年度考核评定为不合格;

2.情节较重的,记过或记大过,并给予低聘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相关荣誉称号处理,且在两年内不得申报评审教师专业技术资格、评优评先;

3.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或再次出现有偿补课行为的,一律先调离教师岗位,再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直至撤销专业技术职务、开除或解除聘用合同等。

实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引导家长树立正确育人观

实施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和治理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一样,是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必然措施,也是回归教育规律、回归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应有之举。为切实减轻学生课外负担和家庭经济负担,迅速遏制当前教育培训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6月初,马鞍山市正式启动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计划用一年左右的时间,进一步健全校外培训机构联合监管机制,促进校外培训机构有序健康发展,强化学校和教师管理,规范中小学教学行为,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人观,切实减轻学生校外负担,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据介绍,截至目前,第一阶段摸底排查工作已经基本结束,全市目前证照齐全的合法民办教育机构104所,证照不全或无证无照培训机构200余所。下一步,市教育局将启动集中整治,对无证无照又不具备办证条件的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依法进行查处,坚决予以取缔。

治理重点:

1.未取得办学许可证,且未取得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机构。

2. 取得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的机构(如教育咨询公司、教育科技公司、教育服务公司等企业或个体工商户),但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机构。

3.依法取得教育培训资质的培训机构,存在违反教育规律和管理规定“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存在聘用在职教师代课、办班等行为;擅自设立培训分支机构等。

4.存在安全隐患的办学机构。

5.中小学校存在违规补课等增加学生课外负担等办学行为的。

6. 中小学在职教师在培训机构代课、办班等有偿补课行为的。

治理要求:

1.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校外培训机构立即停办整改。

2. 对未取得相关部门许可(未取得办学许可证、也未取得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擅自开展培训活动的机构,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指导其依法依规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依法依规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处置。

3. 对经工商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登记,但没有取得办学许可证的教育咨询公司、教育科技公司、教育服务公司等企业或个体工商户,超经营范围非法办班办学的,其具备办理办学许可证条件的,指导其办证;对不具备办理办学许可证条件的,责令其在经营(业务)范围内开展业务,不得再举办面向中小学生的培训。

4.对已经审批的校外培训机构要坚决纠正其开展学科类培训出现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严禁聘用在职教师到培训机构代课或办班。擅自设立的培训分支机构要完善审批手续。

5.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的行为,并依法追究相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

6.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对在职教师从事有偿补课、到校外培训机构代课等行为的,严格按照省、市有关教师管理规定查处。重点查处中小学教师课上不讲课后讲、在校外培训机构兼职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私自大规模组织学生特别是本班学生进行有偿补课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开除或解除聘用合同、取消教师资格等。

规范普通中小学招生,对违规行为“零容忍”

又到招生季。对于普通中小学来说,招生工作是一年一度的“重头戏”,然而,在现实中,在利益驱使下,违规招生现象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影响着广大市民对教育的信任度。为进一步深化招生入学管理改革,着力源头治理,规范招生入学行为,净化教育生态,6月21日下午,市教育局召开了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专项治理工作新闻发布会,发布《关于开展2018年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将在今年6月至12月开展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专项治理行动,对违规招生实施“零容忍”。

治理重点:

1.严禁无计划、超计划组织招生,招生结束后,学校不得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录取的学生;

2.严禁自行组织或与社会培训机构联合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或采用社会培训机构自行组织的各类考试结果;

3.严禁提前组织招生,变相“掐尖”选生源;

4.严禁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混合招生、混合编班;

5.严禁以高额物质奖励、虚假宣传等不正当手段招揽生源;

6.严禁任何学校收取或变相收取与入学挂钩的“捐资助学款”;

7.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各类竞赛证书、学科竞赛成绩或考级证明等作为招生依据;

8.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设立任何名义的重点班、快慢班;

9.严禁初高中学校对学生进行中高考成绩排名、宣传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教育行政部门也不得对学校中高考情况进行排名,以及向学校提供非本校的中高考成绩数据;

10.严禁出现人籍分离、空挂学籍、学籍造假等现象,不得为违规跨区域招收的学生和违规转学学生办理学籍转接。

治理要求:严格责任追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加强对招生入学工作的监管,坚决防止和制止各类违规招生入学行为,实行招生入学问题“零容忍”。

1.中小学校发生违规招生入学行为的将全市通报批评,取消其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学校为市示范高中的,取消其示范高中称号;学校为省示范高中的,报请省教育厅取消其省示范高中称号。

2.普通高中擅自扩大招生计划或自行录取普通高中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以下的考生,一律不予建立学籍,不发放普通高中毕业证书。

3.普通高中接受在本市参加中考后被外地民办学校录取的学生返回我市高中学校插班借读的,按照普通高中“同城不得借读”处理,依法依规追究学校及学校主要负责人责任。

4.凡在招生入学过程中以介绍生源等名义向招生学校索要或收取相关费用以及 “买卖生源”的,将以商业贿赂进行查处。

5.民办中小学发生违规招生行为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减少下一年度招生计划10%的处罚,情节严重的停止当年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的处罚。

6.民办中小学因违规招生受到省教育厅通报的,年检一律作为不合格处理,限期整改。

7.民办普通高中学校跨区域招收学生的成绩低于生源地普高最低录取控制线造成学生无法取得普通高中学籍、普通高中毕业证,由相关责任学校负全责,同时按照违规招生处理,造成不稳定等事件的将依法依规对学校及学校主要负责人严肃处理。

治理“搭配”综合施策,努力追求教育“轻负高质”

针对部分家长担心,教师有偿补课、校外培训机构等专项治理,可能会影响学生成绩问题,市教育局局长汪昌斌表示,将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确保在减轻学生校外负担的同时,教育教学质量不滑坡,真正实现“轻负高质”的目标。健全学校课堂教学常态监测机制。狠抓教学常规,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引导教师回归课堂,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学生学好每一堂课。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学生自主学习机制,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立自主学习云平台,通过为学生提供十分钟网上课堂等形式,让学生足不出户可以选择性听名师讲课,接受名师答疑解惑,实现个性化、低成本的补缺补差。实施优秀教师义务辅导机制,完善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考核管理办法,推广义务教育学校延时服务工作,同时倡导、引导学科名师主动参与义务辅导,为学习困难或有辅导需求的学生提供志愿服务。

市教育局呼吁,广大市民要理性对待家教、校外培训和择校问题,不跟风不攀比,在孩子有培训需求的时候,选择证照齐全、安全规范、质量较高、收费合理的培训机构,有效保障自身合法利益。此外,对于孩子的教育,不是学习时间越长成绩就越好,关键是要主动配合学校,及时了解孩子在学习上、生活上、师生同学交往中的现实状况,要善于引导孩子将注意力放在学校、放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减轻学生课外负担,让每一个学生个性化发展、多元化成才。(特约通讯员:柴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