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有恶报—— 有权也不可“任性”
发布时间:2017-09-04 11:09:22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张玉涛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7-09-04 11:09:22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张玉涛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据说,唐朝的时候,有一个权贵子弟,整天无所事事,在街市上闲逛。他仗着自己的父亲是县官,就在当地横行霸道,无恶不作,俨然一副地痞流氓的样子。百姓都对他的行为敢怒不敢言。
久而久之,这个纨绔子弟就渐渐臭名远扬。而他的父亲身为一县之长,却屡屡包庇自己的儿子,纵容他胡作非为的事情,也传到了这个县官的上级耳中。上级便派专人对此事进行调查,确认属实后,上级就罢免了县官的职务。一个清廉公正的县官被调到了这个地方,这样一来,当地的老百姓都喜笑颜开,纷纷感慨终于不用再受那个地痞流氓的欺负了。
但是,虽然自己的父亲被撤了职,这个纨绔子弟却仿佛完全不受影响,丝毫没有收敛自己行为的意思,依旧延续着往日霸道蛮横的恶行。
有一天,他照例在大街上转悠,看到有人正在卖水果,他就凑过去,随手挑了几个新鲜的水果,直接吃了下去。吃完之后,他迈开步子就要走。
卖水果的商贩一把拉住了他:“别走呀,你还没给钱呢!”
他却冷笑了一下,丝毫没有要掏钱的打算,还对着商贩说:“小子,我告诉你,我吃你的水果是给你面子。想让我付钱,做梦去吧!”说完,就要挣脱商贩的手。
但商贩死死拉住他,不让他走。
这个纨绔子弟立刻就生气了,感觉商贩太“不识抬举”,便抡起拳头,将商贩痛打了一顿,接着就大摇大摆地离开了。
事后,这个商贩来到了县衙,向新任的县官告状,请求他为民做主。听了商贩诉说的事情经过后,这位刚正不阿的县官十分生气,就命人把那个纨绔子弟抓了起来,严厉斥责道:“你这个地痞流氓,以前仗着父亲的庇护横行霸道,鱼肉乡里。没想到,如今你竟然还一点都不知道悔改,继续胡作非为。今天我要依照律法惩罚你,让你知道违法乱纪、作恶多端的后果!”
于是,县官命人把这个纨绔子弟痛打了五十大板,还责令他赔偿了商贩的医疗费和其所食用水果的费用。
从此以后,纨绔子弟就变得老老实实,再也不敢欺压百姓了。
这个纨绔子弟之所以敢如此横行霸道,是因为自己的父亲曾是当地的县官,他认为父亲拥有权力,便可以在当地“一手遮天”,自己无论怎样“任性妄为”,都有父亲的保护,不会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是,有权就可以“任性”吗?权力可以成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这个纨绔子弟忘记了,任何人都不能拥有法律之外的特权,任何人违法犯罪都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任何人行使权力都必须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自觉接受人民监督。这个纨绔子弟的父亲的权力绝对不是他违法犯罪的“保护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意在加强对一切滥用权力行为的约束和监督。要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权力不是无限的,权力也不是官员为所欲为的工具。所有公职人员运用手中的职权进行工作时,都必须要受到群众的监督和制度的约束,这样才能防止官员们滥用权力,追求“特殊利益”。
近期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也聚焦“有权不可任性”这一主题,剧中以祁同伟、高育良为代表的公职人员,身在其位,一心所想的却不是如何运用权力为人民谋福祉,而是怎样谋取个人的官运前程和私利,甚至不惜滥用权力,违法犯罪。国家行政机关拥有职权的公务人员都应自觉确立权力的边界,依法履职、依法行政,而不是依照个人的好恶和认知行使权力。如果像前文中纨绔子弟的父亲那样,包庇自己儿子的违法乱纪行为,视国家法律法规为无物,则必将受到历史的审判、法律的惩罚与良心的谴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