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乐园

首页> 学生乐园  >  一家之言 > 正文

浅谈在学前教育中融入法治元素

发布时间:2016-05-23 10:41:23 作者:徐 敏 来源: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赵场街道中心幼儿园 浏览次数:

我国依法治国方略明确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学前教育中融入法治元素必将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

一、学前教育法治教育现状

学前教育是开发儿童认知的重要阶段,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系统规划融入法治元素,可以在儿童心中种下一颗法治的种子,只有这样,才能为国家构建一片法治森林提供可能。

(一)教材法治元素缺失。长期以来,我国学前教育教材以传播“真、善、美”、教会儿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拓展思维能力等作为基本内容,缺乏法治元素。社会则普遍认为,学前教育教材不宜过早掺入法治知识,甚至认为法治知识都是说教式的、生硬的,不易被儿童吸收,进而忽略了在学前教育教材中融入灵活、生动的法治元素。

(二)缺乏系统普法规划。因多种因素影响,我国学前教育基础理论起步较晚,特别是如何根据幼儿的成长发育特点及认知能力,有效调动社会资源,优化学前教育普法规划,采取形象化的手段开展法治教育,进而实现幼儿法治教育的系统化、规范化和持续化等,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

(三)教学法治氛围不浓。在多数幼儿教师、家长的意识里,法治教育往往被等同于安全知识教育,幼儿教师缺乏基本的法治知识储备。通常情况下,幼儿园日常法治教育简单地被安全知识教育代替,尤其是在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培养方面,缺乏应有的氛围。

二、学前教育融入法治元素的意义

(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的需要。《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因此,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必须从儿童抓起。

(二)推进依法治园的需要。依法治园”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前教育中融入法治元素,可以有效提高幼儿教师的法治素养,促使广大幼儿教师做依法治教的践行者、依法治园的监督者和依法治国的传播者。

(三)培养法治新人的需要。在学前教育中融入法治元素,能在儿童幼小的心灵里播种下一颗法治的种子,植根在每个孩子的头脑深处,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茁壮,为提高全民法治思维、法治意识、法治精神打下重要基础。

三、学前教育融入法治元素的对策

(一)教材融入法治元素。国家应全面将学前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编写适合幼儿教育的法治教材,把那些看似枯燥的法治知识通过法治小漫画、卡通、微电影、法治小故事等融入课堂、融入游戏,真正起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提高教师法治素养。教育主管部门应把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基础法律知识、教育法的基础知识 、幼儿教育的法规与政策、幼儿的权利、幼儿园的法律地位等列入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内容,并将其作为教师绩效考核的重要一环。幼儿教师必须储备基本的法治知识,针对一些社会影响大的幼儿在校受到伤害的典型案例,幼儿园应聘请专业人士理清法律关系,敲响警钟。同时,要在幼儿园现有师资队伍中培养一批既懂教学规律又有法律知识的教师,通过“以点带面”、“以会代训”的方式提高幼儿园教师整体法治素养。

(三)充分运用“互联网+”。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幼儿教师要学会运用“互联网+”,加强与幼儿家长的网上互动,增强幼儿家长的法治意识,并促使家长积极配合幼儿园开展法治教育,让家长带头学法、守法、用法,自觉、主动地对子女进行正面的法治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

(四)营造氛围推广经验。幼儿园不仅要通过课堂、游戏等培养幼儿的法治思维,而且要在幼儿园文化建设中融入法治元素、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以法治文化熏陶人、感染人、教育人。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要加强法治教育教学研究,推广幼儿法治教育先进经验和优秀教育示范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