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乐园

首页> 学生乐园  >  一家之言 > 正文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迫切性和措施方法

发布时间:2016-06-30 14:02:02 作者:黄献勇 来源:山东省临沂李官中学 浏览次数: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全民族的素质。青少年法律素养如何, 将直接影响当前和未来一个阶段我们的法治建设, 影响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从根本上讲, 就是要通过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和现代法治观念, 培养适应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的人才, 切实负担起兴国强国的重任。因此,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近年来,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青少年正越来越成为法治教育的盲点,越来越多的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和曝光,彰显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充分说明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迫在眉睫。

一、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的迫切性

1、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事件频繁发生

据统计从2001年至2015年,仅福建省龙岩市检察机关共批准逮捕青少年(14至25周岁)犯罪嫌疑人2338人(其中14周岁以上18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505人),占批准逮捕刑事犯罪嫌疑人总数5378人的43、5%。青少年犯罪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重接近50%,且犯罪年龄呈低龄化发展趋势,应该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类型向多样化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类型,如绑架、投毒、妨害公务、非法拘禁、破坏生产经营等犯罪,特别是与网络有关的犯罪明显增加,如利用网络进行强奸、诈骗等。还有就是青少年犯罪的手段向成人化、智能化发展。一些青少年犯罪嫌疑人反侦查意识明显增强,利用从报刊、影视上学到的反侦查手段实施犯罪。另外,青少年犯罪的方式以结伙或共同犯罪为主,出现了帮派苗头。主要表现在抢劫、抢夺、绑架、故意伤害、寻衅滋事等犯罪中,基本上都是2个人以上共同作案,在批捕的青少年犯罪案件中,共同犯罪占了62%。从结伙类型来看,社会青年易与有前科的人结伙,在校生易与辍学生结伙,他们之间相互影响、感染,互相提供信息、技术,作案的动因、能力、频度大大提高。近年来,一些青少年模仿港澳台的黑社会组织,组成具有黑社会萌芽性质的犯罪团伙实施犯罪活动。

2、青少年被当作犯罪侵害对象的现象正日益突出

据青少年思想道德网报道,近年来,中国青少年犯罪呈逐年递增趋势。而且,青少年犯罪的侵害对象绝大多数是未成年人,未成年人犯罪率的增高意味着受侵害的孩子越来越多。一份对15个省市中小学的抽样调查显示,30%的在校学生被抢劫、伤害等暴力犯罪侵害过。

3、学校疏于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

学校重视文化教育,轻视法治教育。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重视文化教育无可厚非。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仅仅重视文化教育而轻视法治教育,是无法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的。教师重视知识积累,欠缺法治意识。现在的大多数教师文化素养不错,但法律知识却极为欠缺。主要原因是他们认为教育学生,根本不需要法律知识。对青少年与违法犯罪的关系认识不足。如今的社会,各种信息不管好坏,总是无孔不入,青少年也不能幸免。如果不能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就很有可能误入歧途,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措施方法

1、加强教师的法治教育意识

法治教育实际是指法律常识教育,作为青少年政治思想教育的组成部分,首先应该加强教师的法治教育意识。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教育,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具备较强的法治意识,这是前提条件,否则一切都是空谈。学校要充分利用教师的政治学习时间,有计划、有步骤、有选择、有重点地开展学习法治知识的活动,提高教师们的守法意识,提高维护学校、教师、学生正当权益的自觉性。

2、拓展课堂的法治教育空间

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要遵循学校教育的规律,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发挥各有关课程在进行法治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形成有规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系统的法治教育。

3、创设学生的法治教育环境

学校可利用墙报、宣传栏、广播站等加大宣传力度,从思想上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开展普法教育系列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学法、用法、知法、守法的重要性。学校还要聘请法治副校长对学生们进行法治教育报告会,开展“法律讲堂”,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并组织讨论,写下心得。开展校外实践,让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在实践中感知守法的重要性。学校还可以在法治、思想道德教育课时,采取多种形式,可以邀请公安部门领导或者法治人员,举办专题法治讲座,参观法治图片展览,带领学生旁听法庭审判,邀请表现好的犯人现身说教等形式,以提高学生的守法意识和政治思想觉悟,以期收到明显的效果。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学校管理

学校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教书育人的水平;在教育方法和策略上,要坚持正面引导为主,给予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足够的关心和爱护,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改进教育方法,不对孩子分三六九等,不要歧视有问题的学生,要积极引导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在目前情况下,可以让一些责任心强、学生信任、懂心理学的教师开展一些心理咨询活动,及时消除一些学生的不良心理。

再就是,学校要强化内部管理。学校最好采取封闭式管理,减少外界的干扰。绝不允许学生随意外出,由学校统一安排食宿,禁止非本校人员随意进入学校。学校还要尽量少用开除的方式处理有问题学生,不要把他们推向社会,把学生推向社会是不明智之举,这样不但使问题得不到解决,反而可能给社会造成更大危害。

5、转变学生家长的法治教育观念

学校应通过家委会、家长会、家访等渠道与家长进行沟通并对家长进行法治教育,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为孩子的未来发展做准备。一方面,学校要让家长知道,家长本身应该做好榜样,作为父母本身知法、懂法、守法,所作所为,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极其深刻而深远的。另一方面,学校必须要让家长配合学校有意识地培养孩子做一名守法的小公民,不能一味地溺爱孩子。

青少年的性格特点决定了法治教育工作需要解放思想,努力探索新形式,使青少年在法治学习中的变被动受教育为主动感受。努力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变消极接受为积极索取,使青少年的普法工作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青少年是民族的未来,是国家的希望,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是全社会的职责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石。因此, 学校重视青少年法律意识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现代法律意识, 有利于引导、保障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更好地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维护社会的稳定。只有全社会都提高了认识,都重视法治教育,青少年及所有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就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