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乐园

首页> 学生乐园  >  法眼看世界 > 正文

《凡卡》中的未成年人 保护问题

发布时间:2021-09-23 11:08:30 作者:袁琳 来源:《青少年法治教育》 浏览次数:

《凡卡》是俄国作家契诃夫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文中通过凡卡给爷爷写信倾诉自己在鞋匠家当学徒时所遭受的种种折磨,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童的悲惨命运。这篇小说曾被选入我国人教版(旧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从现代法律角度来看,《凡卡》中涉及的未成年人保护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小说中,凡卡没有父母,唯一的亲人就是爷爷,两人曾在乡下相依为命。但三个月前,爷爷把九岁的小凡卡送到城里的鞋匠家当学徒,从此以后凡卡在鞋匠家每天不仅要干好多活儿,还要忍受打骂和挨饿,受尽折磨。圣诞节前夜,凡卡趁着鞋匠夫妇和几个伙计外出的时候偷偷给爷爷写信,在信中讲述了自己所受的种种虐待,回忆了和爷爷在乡下的快乐生活,希望并请求爷爷把自己带回乡下。 

一、凡卡的受教育权

今天,像小凡卡这么大年纪的孩子都能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读书了,而在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中,凡卡却因家庭贫困,只能被送去做学徒,失去读书、接受教育的机会。

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中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我国制定了《义务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所以,如果凡卡生活在今天的中国,在小学和初中阶段,肯定不会为没钱读书而担忧。

我国《义务教育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 “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依法保证其按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因为凡卡的父母去世了,所以凡卡的爷爷成了凡卡的监护人。根据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凡卡的监护人应尊重凡卡受教育的权利,保障其依法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二、鞋匠招用凡卡做学徒是否合法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六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我国《劳动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务院《禁止使用童工规定》中也有用人单位“均不得招用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规定。招用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统称使用童工。

凡卡在鞋匠阿里亚希涅的店里做学徒,按照老板夫妇的要求做各种杂活,从事劳动,所以从客观事实上讲,凡卡属于童工,因此鞋匠夫妇招用他,违反了法律规定。根据上文提到的法律规定,用人单位非法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吊销营业执照。另外,雇用童工情节严重的,可能触犯刑法,构成强迫劳动罪、雇用童工从事危重劳动罪等罪名。

三、鞋匠老板虐待凡卡是否违法

凡卡在鞋匠的店里不仅要做各种繁重的工作,还要不时遭受老板、老板娘及其他伙计的虐待,在给爷爷的信中,他写道:“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毒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亲爱的爷爷,发发慈悲吧,带我离开这儿回家,回到我们村子里去吧!我再也受不住了……”可见,小凡卡的生活是多么悲惨啊! 年幼的凡卡没有办法离开,只能寄希望于爷爷收到信后将自己带走。

结合我们掌握的法律知识分析,鞋匠的行为显然是违法的。他多次殴打凡卡,伤害了凡卡的身体健康,侵犯了凡卡的人身权利,因此他的行为涉嫌故意伤害罪,应当对其自身的行为承担起相应的刑事责任。

凡卡遭受非法虐待,他怎么才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发现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情形,都有权劝阻、制止或者向公安等部门提出检举、控告。未成年人因身体、心智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当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有关部门接到报案、检举、控告后应及时进行处理,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 ◆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国通过不断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制度,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来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明确家庭、学校、社会在未成年人保护中的法律责任,让未成年人在无微不至的呵护下健康、幸福地成长,由此不让凡卡的悲剧重演。


本文刊载于《青少年法治教育》2021年第六期